果博一棵“超级银杏”,出厂价几千元,落地价却达5万元,巨额差价去哪了?动辄花上千万找知名公司进行绿化设计,其实就是几个刚毕业的学生参照以往案例稍加改动,巨额设计费背后有哪些猫腻?记者调查发现,在一些地方频现绿化奢侈浪费的背后,掩藏“黑色内幕”。(8月20日《新华每日电讯》)
翻开这本“黑色腐败经济账”,我们会惊讶地发现,一方面是地方政府高烧不退的“绿化奢侈病”,不断吹大园林绿化的政绩“泡泡”;另一方面是绿化部门的权力既没在阳光下又没在笼子里,部分官员勾结不法商人,把园林绿化变成了权钱交易的道具。
规划设计随意化是绿化浪费的根源和起点,恰恰在这一环几乎完全是“长官意志”,既不公开又缺乏监督,给权力寻租提供了温床。招标制度如一张白纸,无章可循,全凭领导一句话;苗木采购也是一笔糊涂账,定价随意大;移栽、补种、验收等基本无序,这些因素进一步放大了腐败空间。
可见,这不仅仅是管理不完善、监督不到位的问题,而权力运行的整个过程都缺乏公开透明和有效监督的制度机制,无论是源头上还是过程中都存在绿化腐败的环境和条件。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也是医治“绿化奢侈病”的良方,遏制绿化腐败,要靠制度设防。最关键的是将权力置于阳光下和笼子里,无论是规划还是经费都要公开透明,接受社会监督,价格多少、花在哪里、是否合理等要形成一个公开透明的制度机制。同样,工程施工、苗木采购、种植验收等也要纳入公开和监督范畴,并鼓励市民参与和舆论监督,让“绿色腐败”无处遁形。
如今,不少城市风景如画,但如果你知道这些“绿叶”背后还藏着令人触目惊心的“黑色”腐败,还能有心情去欣赏风景吗?权力不分大小,监督不留死角,一片叶子也能折射反腐的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