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博官方网站工程项目位于海南省澄迈县金江镇,是内二环市政道路,全长16 km,作为城市片区的骨架,道路景观不宜单独定位,景观设计理念应与片区定位相协调,设计风格应考虑街区周边用地性质。澄迈县金江镇内二环路市政道路工程景观定位为自然生态与人文和谐共处的景观形式,片区定位为以高端智慧型产业和生活居住为主,形成功能完善、环境优美、形态紧凑的现代城市生活片区,重点发展总部经济、商业服务、金融服务、管理营销、创意研发等现代服务业和创意产业。道路两侧以商务用地为主,道路景观定位为营造具有滨海度假特色的都市核心功能区市政道路,满足商业、居住需求。
设计满足商业、生活氛围,表达和谐、统一为主,并融入当地文化特色,体现当地的人文景观,做到人与景和谐自然[1]。设计以海南本土热带植物为主,发挥地方植被优势,提出“一街一树一景”设计概念,从整体城市道路脉络出发,合理布局,运用品种多样的行道树,打造风情各异的道路绿化景观(图1)。
本次道路景观绿化带设计采取分段式区别设计,初步分为五段特色重点段景观如下。
(1)自然生态路段景观绿化以贴近自然的景观绿化带为主,此区域两边大部分为田野风光,因此中央绿化带主要以自然景观为主,同时背景区域大部分让视野通透,观赏田园风光。植物选用秋枫、小叶榄仁、三角梅、鸡蛋花、大红花等以自然式布置,以体现自然生态路段的区域特点(图2)。
(2)亲和无限路段道路两边主要为住宅区,景观绿化带设计以简洁的曲线]。乔木以小叶榕、盆架子为主,半自然式交替布置,灌木地被选用海芋、满天星、蜘蛛兰等,以圆形和具有波浪线形的大色块栽植为主,充分融入有着纵横交错水网的城市区域设计特色。
(3)热情奔放路段为为居民安置区,且跨桥而过,具有人流量密集的特点。景观绿化带设计中要处处以人为本,对细节精雕细刻,既要有宛如天工的自然景观,也要有栩栩如生、精致灵动的人工景观。从铺装、雕塑小品、设施小品、材料、植物配置等方面都能融合民族文化、风情,体现出别具民族特色的景观绿化带。植物配置主要以火焰木,凤凰木等大树形成热情欢乐氛围,中下层植物点缀龙血树、龙船花等花灌木,进一步加强红色植物的热烈主题氛围[3]。
(4)生动活力路段景观绿化带设计以灵动外形的植物为主景,以不规则且具有韵律的色块灌木带和铺装。大乔木骨架木棉和椰子树为主,构成弧形的天际线,苏铁、变叶木、假连翘等色块灌木及球类花灌木点线面组合,形成具有层次节奏的韵律。
(5)喜悦温馨路段景观绿化带设计以黄花盾柱木为骨架行道树,在不影响行车视线的前提下打造旋转式流动的视觉感受,种植以点缀树,棕榈类树种,以形成疏朗温馨的绿化效果。
中央绿化带宽3 m,绿化植物整体采用带状自然式配植,因地制宜营造自然和谐的氛围。采用树形整齐、乔灌木高低错落有致的草本观叶、观花、观果植物,常绿落叶色叶树搭配,四季皆有景。乔木树干中心至机动车道路缘石距离不得小于0.5 m。
树种选择结合海南地方特色,以棕榈科为主,同时要考虑不同季节和颜色,形成层次感和立体感。纵向结合路灯进行景观设计,绿化要有适当变化,以防止观赏视觉疲劳。
上层大乔木以当地特色常用树种棕榈、椰子、凤凰木、榕树等树种为主,形成上层界面空间,以保证夏季的浓荫与冬季充足的阳光。中层乔灌木以常绿阔叶树种为主,同时结合观花、色叶、果、杆及芳香物种,形成主要植物景观感受界面空间。下层是耐荫的低矮花灌木、地被及缀花草地。其绿化设计起到防尘、减噪,柔化道路的线条的作用。绿篱植物和观叶灌木选用萌芽力强、枝繁叶茂、耐修剪的植物;花灌木选用花繁叶茂、花期长、生长健壮和便于管理的树种;地被植物选用茎叶茂密、生长势强、病虫害少和易于管理的木本或草本观叶、观花植物,草坪选用覆盖率高、耐修剪和绿色期长的品种[5]。
行道树选用深根性、分枝点高、冠大荫浓、生长健壮、适应海南道路环境条件,且落叶落果对行人不会造成伤害的树种。机动车道与非机动车道之间的侧分带宽度为2 m,种植行道树,行道树冠幅和高度应能满足既能遮阴又不应影响视线 道路两侧绿化及边坡绿化设计
道路两侧绿化带结合边坡防护一起考虑,绿化与防护形成一个整体,保持在路段内的连续与完整的景观效果。采用较缓坡率,坡面绿化带以草坪为主,配以绿篱和灌木及景观乔木,采用绿色作为基色调,配以红色、紫色、黄色等颜色的花卉,形成各种造型图案,突出海南的特点,局部点缀景石,彰显自然美。
树池设计:树池通过巧妙精致的拼贴,丰富的彩色植物,突出景观的特色,增强趣味性。
小品设计以功能和景观兼容的同时,融入当地少数民族海南风情文化,达到景观装饰的效果。营造度假休闲的氛围。在各个景观节点处点缀街头雕塑、休息座椅、景观灯柱、垃圾桶等设施。
该设计主要从市政道路景观特色、树种选择、群落搭配等方面进行了深入地分析,为城市市政道路在绿化设计中如何能够选择最佳的树种,形成一路一景的特色道路景观提供一定的参考。
[1]芦建国,吴秀臣,唐桂兰.南京绿道植物景观营建特色探析[J].西北林学院学报,2016(2).
[2]魏永强,温向春,王 林.浅谈城乡道路绿化树种的选择[J].防护林科技,2015(4).
[3]刘新萍.浅谈城市道路绿化树种的选择[J].农业与技术,2013(9).
城市道路,是城市中的主要交通途径和通道,是人们进行城市活动的重要线性场所,更是维持社会文化延续性的主要线性景观廊道和物质空间。因此,对于城市道路景观的营造,不仅要满足道路的基本功能需求,更要为使用者提供一个愉悦、舒适的环境。在城市化的不断推动下,我国的城市道路景观的建设明显加快,但是,在实际的规划建设中,规划优先满通功能,满足管线需求,却往往忽略了绿化在道路中的生态环境作用和对人的视觉和心理感受的影响,经常导致绿化没有栽植空间,而绿化设计在整体工程的弱势及参与的滞后性,导致绿化只能成为整体工程最后涂脂抹粉的装饰。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和部分老城区的更新改造,原有道路的功能不再满足目前城市发展的需要,部分老城区的老旧道路面临现状改造的情况,而原有道路内的管线、路面、绿化等附属设施,无法像新建项目一样,全部新建,改造工程需结合现场实际进行改造设计。在城市建设往精细化发展的过程中,在景观要求日新月异的当下,给绿化设计提出了更高要求,也要求绿化设计人员按照更高的要求提前介入整体方案的设计,从各种限制条件中寻找景观营造的切入点,也给设计人员一个新的展示自己专业追求的空间和机会。
2.1工程建设条件汉阳大道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陆陆续续建设和改造,是整个汉阳地区的商业大街和主要交通干道,本次改造的范围东起滨江大道,西连三环线孟家铺立交桥,串连鹦鹉大道、江城大道、龙阳大道等道路,是汉阳地区东西向交通大动脉,本次设计全长10.2km,现状道路红线m,沿线与龙阳大道、江城大道、鹦鹉大道和滨江大道等4条干路相交。本次的改造道路两侧建筑密集,未进行大面积的拆迁,因此红线宽度基本维持原有道路红线。其中滨江大道~鹦鹉大道段道路宽度30m,一块板双向四车道;鹦鹉大道~汉钢路段道路宽度40m,一块板双向六车道;汉钢路~罗七路段道路宽度50m,一块板双向六车道;罗七路~龙阳大道段道路宽度50m,三块板双向四车道;龙阳大道~三环线m,三块板双向六车道。规划各个路段的道路绿地率均低于规范要求的道路绿地率指标,在道路红线以内作为景观大道的绿化空间不够充足。2.2规划定位汉阳大道沿线串接钟家村商圈、王家湾商圈,承担着汉阳地区大量到发通功能,依据规划,汉阳大道定义为“汉阳地区最富有人文气息、城市功能最完善、景观条件最优越、交通最便捷的城市干道———东西动脉,汉阳之脊”。
3.1现状树调研汉阳大道是汉阳地区最老的城市主干道,沿线的绿化主要为香樟、法桐、银杏、广玉兰等,法桐和银杏树龄部分超过40多年,但由于现状行道树乔木上方部分路段有110KV的高压线,导致行道树常年进行重修剪,部分树形较差,景观效果整体欠佳。现状分车绿带内的广玉兰,部分存在断头现象,地被灌木以常绿灌木为主,缺乏季相色相变化,整体效果欠佳。基于现状调研的基础上,对长势不佳、断头树等景观效果不好的情况进行景观评价,对树形好,长势好的大乔木均进行最大化保留。3.2道路断面、平面优化由于道路功能需要,为满足机动车道的通行,道路断面规划设计中将原有4m宽绿化带压缩成2m,原有3m宽绿化带压缩成1.5m,原绿化带内大部分缝中种植的大乔木均无法保留,经过与道路专业、规划部门反复协商沟通后,压缩部分车道宽度,绿化带由原来的4m压缩成3m,原3m宽绿化带压缩成2m,现状乔木得以最大化保留。原道路设计的部分公交港湾站站点,侵占了现状的行道树,而部分路段的行道树长势良好,如金龙花园公交站处的十几株近40年左右的大银杏已经形成当地一景,在与道路专业协商后,取消了公交港湾的设计,公交站台见缝插针的布置,最大化保留了长势良好的大银杏。通过绿化专业对全线的道路平面和断面的梳理,与现状树的调研,最后能多保留下来的树木增加了近40%。3.3地下管线复核通过对各专业的地下管线的管位与埋深的调查,严格按照道路绿化设计规范,保证树穴内的种植空间,通过业主的协商将管线尽量放在地下人行道及非机动车道下方,保证绿化带内大乔木的安全种植。3.4连续花坛丰富绿化由于老旧城区道路周边房屋拆迁量大,受红线影响无法大面积往外扩张,而道路的交通功能却在不断加入,只能牺牲生态景观功能,在已经不满足规范要求的绿地率的前提下再挤压绿化空间,对整个道路的绿化景观影响较大。因此,结合工程实际情况,对沿线不影响交通通行的树穴式行道树改成1.5m宽行道树连续绿带,最大化增加道路绿地面积和增加种植植物的数量,丰富植物层次和景观效果。3.5高花坛种植依据以往工程经验,部分地下管线施工单位未完全按照设计图纸的管位和埋深进行铺设,而这些隐蔽工程大多先与绿化工程实施,导致绿化单位施工时乔木树穴内均是各种浅埋的地下管线,而再次开挖迁改成本巨大,费时费力。作为设计单位只能在前期严格要求,监理单位加强监督,同时如遇类似管线与乔木冲突情况,设计上要求采用砌体树池的形式,保证乔木土球能种下去,保证景观的连续性,同时要求砌体内乔木的土球能够接地气,提高乔木存活率和后期生长效果。3.6边角绿化由于绿地率的不足,为弥补城市道路红线内的景观缺陷,在红线外的到边到角的临时空地或者是建筑后退的隙地范围内进行绿化设计,以大规格的苗木,复层的种植等节点式的景观营造手法,丰富线拆墙透绿沿线部分机关单位内部绿化较好,建议将原有封闭式围墙改造成通透式景观围墙,将庭院绿化纳入到街道景观的视域范围,并尽量进行垂直绿化,提升沿线的绿视率和景观效果,打造绿色的景观廊道。
道路空间是城市的稀缺资源,城市道路作为城市整体形象的一部分,在建设中要与沿线景观相协调,融入周围环境,减少对于原有环境的破坏。城市道路是一个有机整体,需要安排电力、通信、给水、燃气等各种地下管线,以及各种架空电线,在景观设计时既要注意外部环境对道路的影响,又要强调内部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协调,使内外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充分展示城市整体形象。目前景观专业在大部分的城市道路建设中所参与的深度和范围还局限在穿衣戴帽的初级阶段,本文提出园林设计师应从道路建设的初级阶段就开始介入,把景观设计作为工程设计的一部分,从前期道路专业的平面及横断面综合考虑项目的整体景观问题,而不仅仅是最后的绿化美化,要综合处理各专业之间的协调关系,承担更多的总体设计的责任。
随着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就城市道路而言,不止停留在作为车行、人行通道的功能上,而是作为城市景观带展现在市民面前。城市道路的建设与发展要结合城市定位和特色,珠海作为海滨特色旅游城市,道路绿化景观建设一直倍受市领导重视,提出“一路一树”、“一路一景”的景观要求,在城市绿化工作中着力打造特色绿化景观,比如:在桂花路上种植大桂花、郁南桂花、小桂花等,凤凰路的分车绿化带和街头绿地上加种凤凰木,银桦路、紫荆路也将按道路名称加种同类树种,真正做到“路如其名”,各具特色。
城市道路绿化是指道路两侧、中间绿化带、环岛和立交桥四周的植物种植,即将乔木、灌木、地被科学合理地搭配,创造出优美的道路景观。之前,珠海城市主干道绿化平均指标控制在150~200元/㎡,次干道为110~120元/㎡。但随着珠海提升城市形象工作的展开,我市道路绿化景观指标大幅上升,道路竣工就要形成景观效果,绿化景观指标已经达到300~400元/㎡,有的甚至达到500元/㎡。虽然物价因素,使珠三角各城市绿化标准均有提高,如:深圳主干道绿化平均指标从80~120元/㎡提高到100~140元/㎡, 次干道绿化平均指标从60~100元/㎡提高到80~120元/㎡;作为深圳门户、高标准建设的深圳机场路绿化指标为150元/㎡。广州主干道的绿化景观经济指标均控制在120~150元/㎡,对于超高标准建设的广州亚运城绿化景观经济指标为190元/㎡。对比周边城市,我市的道路绿化景观指标110~200元/㎡略微偏高,而对于300~400元/㎡的绿化指标,明显偏高,而且有越做越高的趋势。
城市道路绿化景观是城市风貌、特征的表现,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一个城市的政治、经济、文化总体水平。珠海市道路绿化景观工程,道路竣工就要形成景观效果,急于求成,不注重植物生长习性,仅靠简单地密植大树、高价树、提高单位面积种植密度,这样在种植初期的确会有一定的景观效果,但造成植物存活率低、资金浪费等问题,这是造成珠海道路绿化景观经济指标上升的主要原因。
广州、深圳的绿化景观设计已经走在珠三角地区的前列,设计实施的效果不错,深圳市的深南大道、滨海大道等主要道路,是珠三角兄弟城市以及内地城市争相参观学习的榜样,2008年底建成通车的深圳宝石路,中央绿化带有防眩设计,两侧部分较宽的绿化带规划开辟为林间小径以供行人稍停休憩,这条道路的绿化工程成为当时深圳市公路生态绿化工程的标杆。据悉,深圳滨海大道初期种植所选择的苗木种类高达几百种,乔木胸径均为8~12厘米,没有18厘米以上的大树。可见,设计师对苗木属性已有相当深入的了解,再通过精心设计,因地制宜地选择树种,合理布局,并由各种组团的变化来实现不同的异域风情,打造出既美观又经济的城市绿化景观道。
实际上,深圳道路绿化建设也经历了从广泛引种美、奇、新的园林植物(造价较高,管养成本较高),到地域性特色植物的认识、利用,再到乡土植物的开发和推广,是逐步向节约型、生态型和地方特色相结合的方向发展的,道路植物的应用也趋于理性和科学化。
深圳、珠海都属亚热带地区,植物生长快,种植初期,可能绿化效果一般,如果利用好树种搭配合理的分配空间,两年左右就能形成高低错落有致、空间饱满圆润的视觉景观,达到设计效果。珠海的绿化景观追求立杆见影的效果,如此绿化速成的做法,存在一定的片面性。据不完全统计,珠海绿化植物胸径16厘米以上的树所占比例较大,有个别项目甚至占比高达67%,胸径越大,价格越高,特别是胸径30厘米以上的大树,其胸径增大1~2厘米,价格却成倍增加,对工程投资影响很大。另外,种植的苗木种类不够丰富(约三、四十种),而这种大树与小树之间缺乏一定数量的中间过渡树种,缺少空间层次感,达不到要求的景观效果。
当然,好的设计要有好的执行者才能达到设计效果,所谓”三分设计七分种植”,设计的效果只占三成,种植和验收是相当重要的一环。种植过程中施工监理要用审美的眼光组织验收,因为乔木的胸径、杆高、冠幅等每一株都不样,有些甚至差别很大,在种植的时候要进行适当调整,并给予必要的施工指导,使其种植效果与图纸基本协调一致,才能达到预期的设计效果。
通过调查研究,借鉴广州、深圳的设计经验,精心设计,挖掘潜能,尊重植物的生长习性,合理配置(不能只追求种大树),珠海一般的道路绿化景观经济指标150~200元/㎡完全可以满足绿化景观建设的需要,对于有特殊要求的路段,其绿化经济指标可以适当提高标准。
综上所述,城市绿化建设并不是只有多投入钱,密种树,种大树,就能出景观效果,而是要改变思想观念,遵循自然规律,从设计、施工管理、后期管养下功夫,建设经济、环保、生态化的城市道路绿化景观带。对于珠海的绿化景观建设,下一步应该强化设计、施工管理和后期管养,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4.2 不宜过分追求绿化景观的快速见效,应适当调整慢生树种和速生树种之间的比例,对快生、慢生植物及喜阴、好阳植物要做到选型搭配错落有致;
4.3 行道树除了遵循适地适树、冠大荫浓、粗生防风、容易管理的原则外,还应注意飞絮、花粉、落果、污染较多等的树种不适宜作为“一路一树”的骨干,部分具有较佳景观效果的落叶或飞絮等的树种,可作为道路绿地中点景之用;
4.4 对分隔带绿化应尽量采用自然成型、少修剪、少养护的树种,形成自然生长状态;
4.6 在道路绿地较集中的区域进行自然群落化植物配置,增强绿化对道路空气净化的效果,节约绿化灌溉用水,降低管理成本;
4.7 加强施工监理和后期管养工作,实现节约、环保、生态化的城市绿色风景线。
作为城市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道路绿化是指利用植物及辅助材料进行合理设计和科学规划,在城市道路两侧、立交桥周边等位置创建的各种生态景观。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剧,人口增加导致的环境恶化、交通污染等问题也越来越凸显出来,人们开始认识到道路绿化建设对居民生活舒适度和安全性的保障作用。在这一背景下,道路绿化工程得到了迅速的发展,道路绿化景观在改善城市面貌的同时,也提高了道路建设的环境效益和生态价值。
城市道路绿化景观的作用主要包括:(1)净化空气、隔音降温。在交通污染严重的城市道路环境下,植物可以发挥其吸收SO2、NOX等有毒气体的功能,使附近环境得到有效净化。而阔叶乔木、灌木绿带等也都是极优质的防尘材料,能通过降低风速,将道路上的铅尘、粉尘等截留在叶面上以减少污染的扩散,对于城市的卫生防护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此外,城市交通运输产生的噪音对周边居民的生活干扰强烈,设置合理宽度的绿带则可大大降低噪音的影响,保证了居民的身心健康。而在降低夏季阳光直射与路面温度,保持道路空间湿度等方面,植物也都真正体现出了绿色、节能的气候调节功能。(2)保护路面,疏导交通。夏季阳光的直射常会使城市道路路面温度高于气温10℃以上,高温对路面结构的影响较大,绿地内的遮阴效果使光照度降低,气温下降,有利于道路的养护管理。而绿化分隔带、安全岛绿化景观的设置,也有利于减少车流间的相互干扰,并能达到引导驾驶员视线、缓解驾驶疲劳等作用,具有一定的交通组织功能。(3)反映城市风貌。道路绿化景观的设计从一个角度反映了城市的个性和品位,景观可通过植物的色彩搭配与季相变化调节周边环境氛围,丰富城市艺术形象,是创建文明城市的不可或缺的一个关键环节。
首先,道路绿化必须与交通系统相适应,规划时应根据道路的级别、性质、用地情况、以及市政工程设施的不同要求等因素确定绿化的布局形式。其次,应以生态学理论为基础,合理配置植物,选择以本地树种为主的植物群落,并确保气温、水分、日照等条件能满足植物的生长,配置中还应综合考虑绿化与地下管道等其他市政设施的关系。再次,景观应与道路空间尺度及城市历史文化背景相协调,在色彩、布局、节奏等创意上提升城市的审美品位。此外,还应立足于环境的和谐,保护好建设范围内的古树名木。
规划前应对绿化区域内的地形特点、气候条件进行详细勘察和科学分析。分析的主要内容包括:周边绿化现状,土壤的理化性质,空中、地下管线的位置及走向等,为道路绿化设计打下良好的基础。
植物的优选与配置是设计阶段的关键环节,设计中用针对不同的干道类型进行规划。如干道两侧密集分布着高层建筑的道路多面临着噪音及有害气体的污染问题,应选择雪松、桂花、夹竹桃等滞尘降噪功能显著的植物,并由乔木向灌木草坪过渡;对高速道路的绿化,则应重视中央隔离带的建设,中央隔离带一般不成行种植乔木,避免干扰司机视线。隔离带内可种植修剪整齐,具有丰富视觉韵律感的大色块模纹绿带,绿带内树种选择不宜过多,色彩搭配不宜过艳;对立交桥周边的景观应运用平面、坡面与垂直绿化相结合的设计方法,通过复层混交的形式增加绿量;而针对主要用于游憩的道路,则应以林荫带的形式进行规划,突出植物群落的自然性,运用高大的女贞、香樟等乔木配以各色花草灌木,体现步道的观赏功能。
施工前,应充分熟悉、审查施工图纸及相关设计资料;认真设置消火栓,确保水电、道路、通信的通畅;并做好场地清理工作,清理中不但要将杂物清除干净,还应进行场地的平整和杂草的去除,现场土质不适宜植物生长的,还必须针对设计图中的植物类型进行土壤理化性能的改良。
对于常绿树种,移栽时必须带土球。土球直径为树径的8~10倍左右,土球完好、平整,用蒲包或麻绳捆绑紧。运苗时,高大苗木应保持一定的倾斜角度放置。为防止下部枝干折伤,应在运输车上做好支架。栽植时,栽植深度应略高于原地坪,以防止积水烂根。带土球苗木剪断草绳,取出蒲包或麻袋片,边埋土边夯实。裸根树木栽植时,要求根系舒展,不得窝根,当填土至坑的1/ 2时,将苗木轻轻提几下,再填土、夯实。树木栽好后,做好三角支架或铅丝吊桩,支柱与树干相接部分要垫上蒲包片,以防磨伤树皮。
城市道路两侧由于埋设有多种市政管线,因此给道路绿化留下的营养面积较小。因此,地面铺装应采用透气、渗水材质的铺装材料、嵌草铺装材料或增大树池的面积。如树池略低于路面,可建设略高于路面的池墙,以避免行人践踏对绿化造成的损害。
道路绿化施工中往往需求苗木数量、苗木规格偏大、品种较多。若使用不同品种、不同规格的植物,又会影响到整体的施工质量和景观效果。因此,应鼓励科研人员有计划地开发新品种,培养多品种大规格的苗木;并使用新方法搞好苗木储存,保证反季节施工,作到四季植树。同时做好新品种的引种驯化工作,使新品种尽快适应城市道路绿化的新环境。
城市道路绿化不但反映出现代城市的品位和风貌,其工程设计施工中赋予景观的生态价值和环境价值也体现着城市整体的综合建设水平。为提高城市的环境质量,相关工作人员应遵循城市道路绿地规划的基本原则,合理配置植物群落,并安排好各阶段的施工工作,使绿化工程与城市道路的交通管理、养护管理等工作相互配合,为市民营造和谐、健康、人性化的生活空间。
[2] 陈波, 汪莉莉. 新时期城市道路绿化设计探讨[J]. 农业科技与信息(现代园林), 2006, (02).
[3] 曹群, 滕凯敏, 朱勇. 城市道路绿化中的植物选择原则及配置形式[J]. 现代园艺, 2012, (09).
苏州金庭(西山)环岛公路项目已获江苏省住建厅、太湖国家度假区经济发展局、苏州市规划局、园林局等相关部门批准,2012年开工建设。旨在打造5A级国家风景名胜区的景观路,建成后可作为西山镇交通骨干道路,进一步完善和健全镇区的交通网络,拉动旅游经济,方便居民出行同时兼顾提升环湖地带防洪能力。金庭环岛公路项目线路起于太湖大桥三号桥与庭山路交界处,将本着最大限度的保留原有风貌的前提下,选择线路,部分沿现有的旅游公路依山傍水而行,采用三级公路技术标准,设计行车速度40公里/小时。路面宽度16米;包括:大桥4座、中小桥29座,桥梁荷载等级为公路-Ⅱ级,涵洞60座,隧道1道/660米。整个项目建设工期约24个月。届时太湖边芦苇青青,太湖烟波浩渺将尽收眼底,同时,西山岛内的田园风光,村镇民居,名胜古迹,山峰飘渺,池塘果林等原生态风光也将零距离呈现。设计单位经过方案竞赛其设计理念获得建设方和专家团队的初步认可,设计团队本着极其慎重的态度,尽最大的可能保留和还原这里的一草一木。
风景名胜区是指具有观赏、文化或者科学价值,自然景观、人文景观比较集中,环境优美,可供人们游览或者进行科学、文化活动的区域。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能够反映重要自然变化过程和重大历史文化发展过程,基本处于自然状态或者保持历史原貌,具有国家代表性的,可以申请设立部级风景名胜区。江苏苏州太湖风景名胜区就属于部级风景区。
太湖风景名胜区是1982年国务院首批批准的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是一个以自然山水景观和人文景观并举的天然湖泊型风景名胜区,太湖风景名胜区里的水域、岸线、岛屿、湿地和山林植被所构筑的自然景观,以及以吴越史迹为导线而串联起来的吴越文化古迹、典型的江南水乡古镇和珍贵的明清园林、建筑所构成的人文景观为资源要素,是长江三角地区独特而不可再生的重要生态、景观资源和城市经济资源。
太湖风景名胜区景观类型概括起来有十大类:(1)山水交融、构图秀雅、千姿百态的天然山水画面;(2)重峦叠嶂、山势嵯峨、形态各异的奇峰怪石;(3)千百年的古树名柯和繁花似锦、硕果满山的传统植物景观;(4)洞体深邃、钟乳瑰丽、奇异万状的古溶洞、水洞;(5)扑朔迷离、变幻莫测的雾幔、云海、串月、旭日、晚霞和四季更迭的天象景观;(6)常年不涸、甘冽清腴的名泉和曲折幽邃的涧潭溪流;(7)小桥流水、绿树人家、稻香桑茂、碧波繁花的江南田园风光;(8)典雅古朴、富于诗情画意的各种古典园林、古桥梁、明清古建筑群和水乡文化古镇;(9)著名的古雕塑艺术珍品和历代名人留下的大量碑碣石刻、书法图画、诗词著作;(10)考古发掘出来的代表江南文化历史的远古文物和优美的神话故事、民间传说及其遗迹。
道路(公路)景观设计起源于20世纪30-40年代的德国,其代表人物为汉斯·洛伦茨(Hans Lorenz)。随后,日本、美国等国家在道路景观设计方面也进行了大量的理论研究与工程实践。中国由于道路、高速公路建设起步较晚,在道路景观的评价及规划、设计等方面尽管开展了大量的研究课题.但目前尚无成熟的理论体系与技术手段。
20世纪90年代以后,首先我国对高速公路的绿化开始重视起来,交通部先后制定了《公路建设项目环境评价规范(试行)》(JTJ005—96)和《公路环境保护设计规范)(JTJ/T006—98)等行业标准,《公路绿化规范》正在报批修改之中,这些规范对高速公路建设的生态环境保护、景观与绿化设计等做了原则性的规定,例如,“应充分调查沿线的工程地质、地形地貌、气候条件、植被种类及覆盖率、水土保持现状等,综合采用生物防护和工程防护措施.做好水土保持工作”、“应重视高速公路绿化设计,选用适合当地生长的花草、灌木、乔木等植物,对路堤边坡、弃土等进行绿化,防止水土流失”等。1999年,江苏省出台了《江苏省高速公路公路绿化规划设计指导意见》、《绿化施工技术规范》以及《公路绿化工程质量检验评定》等文件。
进入信息时代,计算机GIS技术在景观规划设计和评价领域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早在1971年美国就开始研制基于GIS技术的城市景观规划模型METLAND(the Metropolitan Landscape Planning Model),该模型已在自然景观资源管理、土地利用规戈、景观规划与评价、生态和公众参与等方面获得成功应用。今年来,国内也利用RS采取景观数据,用GIS管理和组织数据并进公路景观数据空间分析和评价。
国外道路的绿化以保护和修复自然植被为主,综合考虑环境、生物、人三方面的关系,运用自然、无强烈人工痕迹的绿化来缓解公路与环境的冲突,弥补道路对生物生境的破坏,屏蔽道路给周围居民造成的视觉影响,为道路上的行驶者提供具有吸引力的景观,同时降低养护管理费用。
我国道路的景观、景观绿化设计往往滞后于道路工程设计,在道路的设计中缺乏工程、景观、生态等多学科系统而有效的合作,使得道路在路线选择和工程施工的过程中对自然环境造成极大的破坏;而后续的绿化设计又缺乏生态理念。过多重视视觉效果和近期效果,忽视了绿化对环境和生物的生态效益.公路绿化需要繁重的后期养护维持,呈现的景观效果也呆板单一,与环境不相融合。
国外风景区、景区道路绿化景观的设计,首先要经过详细的调查与评估。该阶段所做的工作主要是:(1)基础资料的收集。(2)自然景观的调查评估:根据调查所得的各类景观的特性确定其敏感程度。(3)视觉质量的调查评估:确定道路两旁能集中看到该路的主要区域和道路上沿线有观赏价值的自然和人文景物的主要路段。绿化景观设计首先关注沿线自然植被的保护恢复、行车过程中视线景观的组织,其次才是休息区等一些特殊区域的绿化景观设计。
我国风景区道路的绿化设计中,设计的重点则放在互通式进出口、交叉区、休息区等点状区域及中央分隔带,强调景观效果的夺目性、现代感或文化内涵,对于贯穿景区主干道道路的边坡、过渡带、层次区等则使用少数几种常用的植物和变化不多的搭配方式进行绿化,很少考虑植物材料与周边自然植被的融合性,更很少有意识地将景区内道路沿线优美的自然景观组织到游客的视线.西山岛环岛公路景观设计对于生态保护的现实意义
西山岛作为部级风景区中的重要一环,可以说在整个中国,乃至世界范围内这样的得天独厚的内陆湖中的大型岛屿,其景观生态资源的稀缺性和珍贵性是非常显著的。在本次环岛道路景观设计中如何最大可能的将西山岛的原生态风貌和历史人文内涵充分的保护和发掘,是本次设计的重中之重。
在设计中,不仅考虑人如何利用自然的可再生能源,而且将设计作为完善大自然能量大循环的一个手段,充分体现地域自然生态的特征和运行机制:尊重地域自然地理特征,设计中尽量避免对地形构造和地表机理的破坏,尤其是注意继承和保护地域传统中因自然地理特征而形成的特色景观;另外,从生命意义角度去开拓设计思路,既完善了人的生命,也是尊重了自然的生命,体现了生命优于物质的主题,通过设计师重新认识和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建构更好的生态伦理。所以,将农田、池塘、道路、山体、古村落、古民居、景点、名胜古迹、文化习俗、生活习惯等都考虑进来,进行系统的设计,有利于当地自然生态的平衡,不被彻底破坏,也有利于继承和拓展现有的生态空间,更有利于太湖整体的生态协调和平衡。
设计中,期望通过景观规划,结合交通功能、经济效益,发掘环岛公路的景观特色,提升环岛公路的景观感受,争创最优(5A级)环岛景观路。
原来(图2)的风光忽略了风景构图,设计建议(图3):清除部分行道树,使远处的龙洞山驾浮阁处在行道树形成的框景视野中。左右两边地被作自然式种植,营造浓郁的乡村田园景观。
因为环太湖大环境风景非常优美,休息点的设计应以保护、体现环境特色为主,减少人工介入。提供最基本的功能:如现场植被的梳理、古树名木的保护结合观景点(图4),观景平台、休息坐凳(图5),并考虑选用当地材料。
古树承载着时间和空间的故事,具有很高的历史纪念和生态保护价值。根据风景构图的设计策略,我们将分为两种空间构成,一种以车行视角作为构图的视角,另一种则以古树为观望点作为观景视角,两种不同的风景构图方式,造就不一样的景观体验。例如:图6中,建议车道向南适当偏移,避让古树,留出足够的缓冲空间;图7中以古树为中心的绿岛分隔车道,优点是用少量的土方为古树周边增加一定绿化范围。
除了以上之外,还有自行车道、亲水空间、田野、鱼塘景观的保护和利用、果林景观资源的保护和利用等内容,在设计上具体的做法是:(1)适当将道路边环境不佳之处做有效遮挡、留出车道观景或者古树观景点(如图4);(2)部分移除影响景观视线的中层植物,让景色较好的鱼塘景观尽可能的展现在行人的视线内。临湖路段移除长势不好的中层植物,修整地被,让景色较好的太湖景观映入眼帘(如图8);(4)使原有的农田和茶园或树丛的界限清晰,突出当地农产品的田野风光,增加视野的震撼力(如图9);(5)去除或隐藏阻挡视线的杂物,去除违章临时建筑,使水面开阔,边界清晰,鱼塘风景更加整洁统一美丽(图10);(6)选用的本地树种:旱柳、垂柳、银杏、朴树、香樟、水杉配置绿化,对植树的种植,对道路转弯的提示作用;(7)湖边道路转弯处列植的柳树,既起到视觉导向作用,又有安全防护作用,可谓一举两得;(8)保护和利用现状农田,保护和利用山体和果林。道路靠近农田一侧去掉中层植物,只保留部分行道树结合地被草花,从而形成通透视线并起到框景的作用(如图11);等等。限于篇幅,不在赘述。
1、李琳,蔡君。道路景观生态设计——以风景道为例[J],内蒙古农业科技,2011年03期
高速公路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随着城市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交通设施建设的迅速发展,高速公路建设已逐步突破了传统的行车、安全、经济、合理等基本要求,更多的追求以人为本、生态结合绿化、文化、美化为一体的景观之路,高速公路景观正逐渐成为公路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由此也给高速公路景观绿化设计提出更高的要求。
公路环保是解决公路建设可持续发展的问题,既要防止水土流失和生态损害的统一;还要防治汽车污染等问题。从事物的内在关联性讲,公路景观建设和绿化工程必须遵循交通工程的专业特点,必须符合生态环境的客观规律。
高速公路景观不仅仅是它的美化作用,更重要的是它的防护和安全作用,特别是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与恢复功能。从公路美学理论角度讲,一般情况下高速公路景观绿化要遵循以下几个设计原则:
公路线形美原则:公路线形美是设计之魂,须提供行车视野的多样性,可视性,选线尽量与周围自然风景有机地融为一体,车行影移,引人入胜,避免单调。
动态景观设计原则:合理的公路曲线可防止驾驶疲劳,提高行车安全性和舒适性。动中取景,行车观景,从驾驶员和乘车人视觉角度出发,公路应是优美的三维空间动画,是顺畅的、连续的和可预知的,没有间断或扭结的线形。
视觉焦点设计原则:景观感受是心理学上人类主观空间对外界客观空间的体验和反映。在动态景观中有意识地设立视觉焦点,不但起到强化视觉刺激的作用,也调节动、静景观的节奏感。形成公路景观的亮点,公路的视觉焦点应由桥、立交、山、水、林、石、人工构筑物等景观要素组成。
适应地形保护生态原则:在选择公路走向和几何线形时,尽量避免大挖大填。高速公路应与自然保护区、名胜古迹保持一定距离。
满通功能需要原则:无论主道、匝道还是立交区、服务区、收费区等附属设施,景观绿化均有交通功能方面要求。
高速公路公路中央分隔带绿化主要功能是对驾乘人员形成良好的视觉引导,防止眩光在夜晚对司机行车视线产生的影响,提高行车的安全。同时丰富路域景观,减少视觉疲劳。防眩树种选择以常绿、树形防眩、抗污染、抗风抗旱、适应性强、树形整齐、生长缓慢的为宜,花灌木在选择上以适应性强、花期长、花色不宜太艳丽为宜。
道路两侧绿化带主要作用是保护路基边坡,稳定路基,减少水土流失,同时丰富公路景观,隔离外界干扰。主要采用乔、灌木相结合的形式,在树种选择上应遵循落叶与常绿间植,或落叶乔木连续栽植,达到层次分明,丰富景观的作用。高边坡的景观绿化应在保证稳固安全的前提下,结合边坡防护,进行景观设计,以生态覆绿、生态延伸为主题,主要采用上垂下爬的模式。挖方石质边坡宜采用上垂下挂的绿化方式,通过植物的覆盖,增加美观,可选用阳性、抗性强的攀援和垂挂类植物。
互通立交绿化主要起诱导视线,减少水土流失,美化环境,丰富道路景观的作用。
互通立交区与中分带、边坡相比立地条件较好,多为就近取土形成,且由于高速公路互通区多选择在农田平地附近,故土壤质地较好,有利于植物生长,但是由于现有高速公路互通立交都没有独立的灌溉系统,因此存在后期养护困难的问题,所以在苗木选择上还是以抗性强、耐干旱高温的植物为宜。互通区绿化设计以不影响视线,又对视线有诱导作用为原则。作为互通的绿化,还需设计一些集中的景观绿化,形成有地方特色的景观效果。
隧道洞门的景观绿化主要起水土保持、生态恢复、美化环境、丰富道路景观的作用,通过绿化尽可能的减少道路开挖对原有山体的破坏。同时,隧道口三角绿化带也应纳入隧道洞门设计的范围内,与隧道洞门景观绿化相协调。隧道洞顶立地条件主要由山体原有条件决定,相对高速公路其他绿地,存在有施工难、养护难的问题。因此隧道洞顶绿化应与周边环境、地形及地貌相协调,通过绿化手段来减少人工的痕迹。
高速公路附属设施景观绿化以美化为主,创造优美、舒适的工作和生活空间,以及适宜的休憩、休闲环境。
服务区、停车区的景观绿化设计主要考虑结合道路周边地区的风土人情,既要具有亲切感,又要表现出道路所经地区的地域特点。景观绿化除周边大块绿地需要与周围环境背景相协调外,充分应用园林植物个体特征和季相变化造景。在植物造景的形式上自然式与规则式相结合。管理所、养护工区及收费站房的景观绿化服务对象为工作人员,设计应园林化,使整体环境舒适宜人、轻松活波,为高速公路工作人员创造舒适的环境。
取弃土场景观绿化主要为减少水土流失,恢复自然景观。取弃土场的绿化应以防护为主。树种的选择应遵循“适地适树”的原则,选用当地易成活的树种进行逐行栽植。
公路绿化种植应能降噪、防尘、保护水土流失、稳定边坡,选用的植物种类应能节水、耐粗放管养、适应当地土壤气候条件等。
为使高速公路景观绿化设计符合环保要求,在做景观绿化设计时要紧紧围绕绿化所具备的以下功能展开设计工作。
治污功能:乔灌结合种植密集的林带,每米可吸收噪声0.25dB左右;象桉树、杨树等植物叶片可吸收汽车废气中的二氧化硫、氧化氮等污染成份;许多树、草可消解公路粉尘污染。三叶草等植被抗污水污染能力强,可在中央分隔带或服务区种植。
防风固沙功能:特别是我国西北公路绿色长城建设,路边林带防风,路侧采用草栅栏措施并种植沙棘、红柳、毛白杨等耐旱固沙的植被,已取得成果。
护坡功能:路堤路堑的生物防护是非常好的手段,起到防止雨水冲刷边坡,保持水土,增加生物量,起到补偿种植的作用,其前提是有工程防护和生物防护和综合防护的指导思想。
恢复功能:公路取弃土场和工程临时用地的复耕复林是公路环保的重要任务,也是公路景观和绿化的重要课题。
环境适应性和经济性:在科学高速发展的今天,只要付出代价,多么干旱荒芜的生态环境里,也能种上绿树红花。我国公路有半数里程分布于北部、西部缺水少雨地区,公路线长面广,养护困难,许多地段石多土少,人畜吃水紧张,经济上和环境上不允许在所有路段搞绿色长城。提倡实事求是、因地致宜、宜树则树,宜草则草。在干旱地区采用耐旱植物护坡、绿化。在沙化或荒漠化地区,公路建设不得扰动公路界外地表土层和植被。
本文就如何进行高速公路绿化景观设计进行探讨,以寻求满足环保要求的高速公路绿化景观设计方法。在高速公路的景观绿化建设过程中,还应结合公路线性特征、公路特点、功能要求及当地的自然条件、入文历史等实际情况灵活选用绿化模式。
[ 1] 交通部第一公路勘察设计院编委会 《公路环境保护设计规范》人民交通出版社出版,1998
[ 2] 高速公路丛书编委会.高速公路规划与设计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7.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他们对生活质量与生活环境的要求愈来愈高。为了进一步优化居住环境,各个城市都在大力加强城市道路绿化建设。与此同时,我们必须注意这样一个现象:在城市绿化的过程中总是存在这一些问题,影响了绿化工作的具体开展。下面,笔者将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对城市道路绿化设计中常见的问题及相应的解决策略进行深入探讨。
当代社会,城市人口数量不断增多,各种交通运输系统日渐发达,城市道路四通八达,为人们的出行提供了诸多的便利。但是,城市交通拥挤以及环境污染现象也愈来愈严重,给人们的生命安全又造成了严重的威胁。因此,治理环境污染,提高环境质量是当前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加强城市道路的绿化工作,有利于形成完善的绿地系统,同时又可以减轻各种环境污染,提高环境质量。因此,加强城市的道路绿化工作是十分重要的。
城市道路绿化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作用: 首先,城市的道路绿化可以调节生态系统,改善城市的生态调节功能。绿色植物能够吸收空气中的悬浮颗粒或者有害气体,净化空气;能够吸收部分噪音,减少城市的噪音污染;还能够调节气温,起到冬暖夏凉的作用。其次,城市道路绿化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城市交通系统的功能。绿色植物的种植可以让驾驶者产生正确的方向感,有利于缓解疲劳,安全驾驶。再次,城市道路绿化能够改善城市的景观,美化环境。随着城市的发展,各种高楼林立,不自觉地会让人产生一种压抑感。加强城市绿化,能够丰富城市的单调景观,优化城市环境。总之,做好城市的道路绿化工作是十分重要的,也是十分必要的。
结合当前部分城市道路绿化的现状,笔者总结了城市道路绿化设计中的常见问题。
我国植物种类繁多,有很多可以适合道路绿化,但就目前部分城市的道路绿化情况来看,植物的种类较少。经过沿线马路,不难发现,公路两侧延续几十公里的道路绿化带中只有少数的几个树种。一般来说,很多城市的道路绿化过程中都会选择国槐、垂柳等。植物的种类少且单一,既影响了景观效果,又影响了生态系统的稳定,有可能会引发各种病虫害。
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各种基础设施等都在不断地完善。在进行道路绿化施工过程中,工作人员并没有必须注意调节道路绿化与城市原有构筑物之间的矛盾。例如,很多城市的道路底层都铺设了地下管网,而工作人员并没有注意此点,在这些地下管网的地段上种植大量的植被,会导致植物的长势较慢,或者因为吸收不到足够的养分而不断死亡。
为了进一步提高城市道路绿化的景观效果,很多城市的道路绿化过程中不顾实际情况,大量引入一些较为稀有的外来植物品种。从短期来看,这却是让人产生“耳目一新”的感觉。但从长远来看,由于这些外来植物品种不适应当地的自然环境,加之管理不当而逐渐死亡。这种现象既影响了道路绿化的实际效果,又造成了一定的经济损失。
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了我国城市道路绿化工作的实效性,相关部门必须高度重视此项工作,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优化各项施工工作。
为了给人们提供更好的生活环境,相关部门必须进一步完善城市的道路绿化工作。针对当前道路绿化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结合现有的成功的经验,笔者认为,道路绿化部门必须采取以下措施:
城市的道路绿化工作应该尽量突出城市的特色,也就是说,绿化工作必须符合城市的实际情况,要体现一定的“个性化”。所以在城市道路绿化的过程中,要进一步增加植物的种类,尽量避免相邻道路景观雷同的情况出现。为了进一步丰富季项景观,工作人员还要适当增加观光类的乔木、灌木植物等,各种植物的颜色最好能合理搭配,从而营造一副美好的景观效果。另外,要适当的增加各种形态以及花期各异的植物,保证不同的时节都能看到不一样的“花朵”,提高道路绿化的视觉效果。
正如前文所提到的,很多城市的道路绿化过程中都忽视了城市原有的构筑物,造成了城市道路绿化与原有构筑物之间的冲突。因此,相关管理方与绿化管理方应该做足够的沟通,在相关设计及施工中考虑到绿化因素,使得各方面达到更好地效果。在实在难以协调的情况下,采取相应措施,如在种植之前,工作人员要对道路地下及地上的各种管线等进行调查和分析,在管线较密集的地方种植浅根性的灌木,而在那些管线较稀疏的地方,可以种植乔木。而对于在道路附近的一些高大构筑物如公共卫生间等也需要做好绿化遮挡,达到美化的效果。
植物的品种要多样,但这并不是说要盲目引进新品种,而是要因地制宜,科学选择植物的品种。保证植被成活率是保证绿化效果的重要基础。工作人员要根据道路的长短、形状等,合理搭配植物。与普通的绿地设计不同,动城市道路绿化是动态的,对层次的要求以及与周围环境的协调程度的要求较高。在那些道路污染较为严重的地方,要尽量选择那些抗性强,耐瘠薄土的植物,同时尽量选择那些颜色耐脏的植物。总之,城市道路绿化工作并不是孤立的,要从周围的生态环境出发,合理选择植物种类。
除此之外,城市道路的绿化过程中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 第一,要体现绿化布置的原则,具有较高的欣赏性等,不论是植物的组团设计或者竖向设计都要达到最佳效果。第二,要符合路人的心理及视觉要求。各种植物的种类不是尽可能鲜艳就好,而是符合人们的审美需求,让路人感到舒服,能够帮助缓解疲劳。第三,要尽量减少对周围自然环境的破坏。绿化工作要尽量结合原有的自然形态,避免较大的改动,在维护原有生态面貌的基础上优化自然景观,提升景观的美观性。
城市道路绿化工作是一项较为复杂的工作,稍有不慎,就会影响绿化的效果,造成人力、物力资源的浪费。因此,道路绿化部门必须十分重视此项工作,从本地的实际情况出发,本着因地制宜的原则,在美化环境的目标驱动下,进一步丰富植物的景观,提高道路绿化的美观性。相信未来,我国城市的道路绿化工作一定能获得更好地发展,城市景观会更加美丽。
[1]刘超.基于城市规划视角下的城市道路绿化景观设计原则[J]. 现代园艺. 2013(10)
[2]刘志梅.城市道路绿化养护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现代园艺. 2011(03)
[3]李一卓,王阔然.城市道路绿化设计与重要性[J]. 科技致富向导. 2011(11)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对交通的要求已不仅仅局限于方便快捷,而且在景观、环保和生态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速公路景观是体现高速公路服务质量、服务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对提升高速公路在人们心中的地位,乃至相关区域的吸引力和经济增长发挥着巨大作用。在这种发展形势下,对高速公路景观设计展开系统的探讨、研究已显得十分必要和迫切。
宜州至河池段高速公路是西部开发省际公路通道阿荣旗至北海公路的重要组成部分,被列为交通部第三批典型性示范工程。项目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境内,处于云贵高原与广西盆地的过渡地带,独特的自然地貌和南亚热带季风气候使项目区自然环境秀美。沿线经过了峰林地貌、洼地田原风光、水库风景等不同地貌景观区段,应根据不同地貌环境特点进行分区段景观设计,重点结合项目处于岩溶峰林地貌,山青水秀、洞奇石美的观光性自然景观的特点,不片面追求高指标,尽量使路线布设顺“势”而为,与周边地形、地貌相协调,技术指标尽量连续均衡,灵活选择路基设计型式,使之与周边环境协调一致,尽量减少对原有的地形、地貌破坏。
树立全过程的环保观念,重视环保选线,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在对项目区域工程地质、环境现状、植被分布等充分调查的基础上,涉及到环境敏感目标的路段需多做现行优化,牢固树立“不破坏就是最大的保护”这一指导思想,尽量绕避敏感目标。合理调配土石方,降低土石方工程量,从而达到保护优先的设计目的。
景观设计强调统一,要在统一的主题下表现出各自的特色和韵味,否则沿途景观就可能会因单调而使司机注意力迟钝,适当的变化,都会使司机在行车途中感受到沿途景观富有节律感、多变性,产生愉悦的心理,达到消除疲劳,提高行车安全的目的。所以,高速公路的景观设计一定要在统一的主题下,在统一中变化,在变化中统一。同时,高速公路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在景观设计时既要注意内部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协调,使其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又要注意与地形、环境的外部相协调。沿途景点、附属设施以及绿化植物要有统一性和连续性,避免相互独立,缺乏整体协调性。同时,还要与当地风土人情、历史文化以及沿线周边的自然风光相协调,体现壮族、瑶族文化特色,展现出当地的文化内涵与韵味。
高速公路的景观设计必须考虑保持长期的自然经济效益,尽量避免破坏自然环境和原有的风景,保护各种动植物和名胜古迹。必要时可修改道路设计和施工方案以保全原有风景。在为高速公路沿线的景观绿化设计时,在保护原有风景的基础上,科学地规划植物景观系统,使之在低维护的条件下也可能保持持续的景观效果。
高速公路景观绿化美化设计总的设计原则是:满足道路交通功能的需要,改善行车条件,使高速公路更为安全、快捷、舒适,同时给道路增添绿色,使道路更具有地域特色,保护并改善本公路的生态景观质量。绿化设计文案可以突出当地人文景观特色,简单易行又节省投资的绿化方法。设计坚持以下原则:
(1)道路景观规划总体风格应与河池地区的自然、人文景观特色相呼应,做到大手笔,高格调,充分体现当地的自然、人文景观特色。
(2)结合沿线环境特点,做到“宜绿则绿、重点突出”,适于绿化的路段进行全面绿化美化,重点景观路段做到重点对待。
(3)针对沿线边坡分布较广的特点,提出切实可行的“边坡生物防护与植被恢复”技术方案,提高边坡景观绿化的质量。
在公路用地范围内进行路侧绿化,根据不同的边坡形式以及立地条件进行有针对的、合理的设计。遵循“宜乔则乔,宜灌则灌”的原则,在距道路较近的位置,植物选择以灌木为主,避免高大乔木影响行车视线;在树木光影不影响行车的情况下,则采用乔灌结合,形成垂直方向上多层次的植物景观。同时在本项目中,对路侧绿化方案采取多方案循环的方式进行设计,利用不同的植物及不同的种植形式,也可更有效的缓解行车者的行车疲劳。
为了使常规的边坡绿化更加美观,更具有观赏性,在边坡原有的工程防护的基础上,对草种进行了选种,同时尽可能的运用多种灌木、花卉等植物,进行修饰,使整个边坡更加美丽、安全。同时,针对挖方路段的光面爆破边坡采用藤本植物垂直绿化进行坡面修饰,达到了在安全的基础上美化、绿化的目的。
中央隔离带绿化除了遮光防眩、诱导视线外,还可以改善道路景观。防眩树种应选择抗逆性强、枝叶浓密、常绿、耐修剪的树种,按防眩效果和景观要求,一般选择蜀桧,其高度1.6米为宜,行株距1.5米,蜀桧有规律的排列,形成了一定的韵律感。同时,为了增强其丰富多彩的景观效果,在设计意选用了花灌木扶桑及海桐球,与蜀桧有规律的相间种植,达到了更好的景观效果。中央分隔带的地表绿化,种植草坪,使地表得以有效覆盖,防止土层污染路面,达到保湿效果,同时通过花灌木的不同期、花色以及叶色变化,减少蜀桧的单调感,丰富隔离带的景观。
在本次设计中以“生态建设”为主导思想,因此在立交方案设计中以营造自然植物群落的设计手法取代了以往设计中单一应用大量的灌木模纹拼图,有效的减少了景观中“人工”的因素,增强几分回归自然的感觉。在满足绿化美化的基础上,提高了土地综合利用的水平。稳定的植物群落,既增加了绿量,又形成了良好的小环境,对改善周围小气候起到了一定作用。在满通安全功能的前提下,突出诱导种植、时代特色种植、美化绿化功能等种植特色。
莫村立交位于宜州市,刘三姐的故乡,本设计方案以三姐山歌为主题,采用高大浓郁的乔木如小叶榕、羊蹄甲、马尾松等,翠绿艳丽的花灌木如杜鹃、紫薇、夹竹桃等,充分体现这里美丽的民间传说,迷人的山水风光,浓郁的民主风情,当驰骋在高速路上,那悠悠的山歌、绮丽的风光令您陶醉。
怀远立交绿化设计以当地“山青水秀”的自然环境为元素,似水纹状的植物栽植形式,有似河流潺潺的流动。流线的图案让人们从不同角度都能领略到不同的景象,随车行使也能感受到动态连续的景象,流畅的美感。植物配置以香樟、小叶桉、夹竹桃、扶桑、黄金榕、黄素梅、红花继木、杜鹃为主。
德胜互通绿化设计以“素桑锦绣”为主题,突出当地独具特色的民族产业——蚕桑文化。设计中以桑树为主体植物,结合围合区地形勾勒出桑叶造型,运用香樟表现成春蚕,利用色彩鲜艳的夹竹桃、福建茶和主体植物桑树形成锦绣图案,烘托设计主题。
东江互通绿化设计以“四泉映月”为主题,突出当地环境特点有江必有水,有山必有泉,大量地利用高低不同的乔木组成由内向外层层相套高度依次递减的圆形图案,象征眼眼山泉,周围利用小乔木结合灌木表现成流水图案,源远流长。
本互通立交遵循道路与周围的景观相协调,不破坏自然环境和景观的重要原则。以“锦绣河山”作为设计主题思想,在立交的整体景观中尽量避免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力求美化自然,使立交与自然景观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浑然一体,达到最大限度地原有地形地貌的统一。从而提高立交上行驶车辆的舒适感和安全感。
隧道进出口绿化设计主要以体现功能为主,宽阔的视野,以保证行车的安全。在植物的选择上以地被植物和花灌木为主,在达到绿化的同时,也不影响行车人员的视距。在隧道进口的两侧列植高大乔木,以减轻“黑洞”效应对行车人员的干扰,给人们营造一个舒适、有效的行车环境。
在进行景观绿化美化植物选择时,应因地制宜地选择植物,使得植物在该地区气候条件下,植株不会落叶死亡,能正常生长;紧密结合本地区的气候与生态特点,选择抗病、虫害能力较强,耐瘠薄和耐修剪;枝繁叶茂,没有季节性落叶;叶青绿色或多彩,花季较长;根系发达,抗雨水冲刷能力强,具有较强的固土能力,根系不会对路基造成破坏,在此基础上注重所选植物物种要符合高速公路美化绿化目标的要求,体现本路段特色,满足路域景观美化绿化工程建设的实践要求。
优美的乘车环境,宜人的道路绿化是人们对一个地区、一个城市第一印象的重要组成部分。高速公路景观设计就是在完成“高速”功能的前提下,将公路与周围的地物、地貌等自然要素和本地域的人文要素相结合,按照一定基本法则进行构图,创造良好的视觉形象和生态环境,给人带来一种审美愉悦和良好的情感反应。它所体现的姿态美、意境美,蕴含着文化与艺术的融合与升华,使人感到亲切、舒适、具有生命力,是衡量现代精神文明水平的重要标志。
[1] 中交第一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宜州至河池高速公路施工图设计[R].广西. 2008.
[3] 刘书套.《高速公路环境保护与绿化》[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1.
[4] 马宏威、寇继海、刘云峰. 高速公路景观设计初探[J]. 北方交通, 2008(1).
[5]汪小飞、吕澍.山区高速公路绿化与景观研究[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2010(9).
现代城市道路绿地景观规划的主要原则就是实用性以及科学性,这样才能够使得该规划对于城市的环境起到确实的改进作用。城市在前期的整体规划过程中由于对于环境等因素的考虑有所欠缺,导致城市在现今的发展过程中出现各种导致发展受阻的问题。为改善这一情况主要采取的措施就是城市道路绿地景观规划设计,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环境的承载量以及缓解生态的压力,还能够起到美化城市的效果,使得人的健康得到保障。
要做好城市道路园林绿化景观设计,增强人们对设计的满意度,就要坚持生态原则,践行可持续发展,保护好生态环境。在设计中就要应用多种绿色植物,既能美化环境,还可以净化空气。人类生活离不开良好的生态环境,富有生机的城市景观也需要有多种生物做支撑,不仅要有绿色植物与动物,还要有微生物的存在。所以,在城市道路绿化景观设计中就要坚持生态原则,注重城市自然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为道路景观塑造创设良好的环境。
协调原则也是城市道路绿化景观设计中需要坚持的原则。对于城市道路绿化景观设计来说,要构成完善的城市道路规划体系,就要妥善处理好经济效益、环境效益以及生态效益之间的关系。处理好道路绿化与交通组织,做好道路绿化设计不超出行车视线,保证既能满通需要,又满足人们对环境设计的需求。所以,应联系实际情况做好景观建设,保证道路沿线 服务原则
城市道路景观设计的终极目的是为人民服务,所以在设计中应满足人民实际需要,将人类行为纳入设计考虑范畴,联系自然景观与规划景观,做到设计贴近自然,以便在设计中体现自然美、生态美,真正实现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这样不仅让人们更加满意,同时也可以更好的为城市居民服务。
在城市道路绿化景观设计中,分车绿化带设计是最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良好的设计既能够提高行车安全度,还可以美化城市环境,让坐在车中的人可以欣赏城市环境。要做好分车绿化带设计,就要合理选择绿化苗木,以及经常修剪树木,保证树木枝叶不会过长,影响行车安全及城市美观,同时为林缘线等塑造好形状,力求优美。在城市道路景观设计中应保证不同地点的分车绿化带,采用不同的设计,如对于高速公路的分车绿化带应选择遮蔽性强的常绿植物,并适当的配上开花灌木等,以便为行车创造好环境。而在交通量小的地区,可以选择高大乔木作为绿墙,不仅可以起到隔离效果,还可以为人们营造壮观之感。
行道绿化带设计是城市道路绿化设计中重要的内容,在行道树的设计中一般安排一至两行左右的乔灌木。在绿化带的种植宽度上要设计合理,为确保树木能够正常生长并吸收一定的营养,最好将绿化带宽度控制在1.5m 左右,做好大小乔木与灌木的结合。对于行道绿化带的种植方式也要做到合情合理,可以选择树池式种植、树带式种植等。树池式种植要保证树基范围合理,并用缘石等做好种植坑,这种种植方法所用于行人较多且绿化带较为狭窄的地方。为了安全和美观,一般树池里使用覆盖物,如嵌草砖、透水砖、粘合石米、鹅卵石、灌木或草本植物等。如果在设计中所选择的是树带式,就要保证有足够宽度,在行人道路与行车道路中留出1.5m左右的种植绿带,并配上一定的乔木灌木或草本植物等,这样的设计不仅可以起到降低噪音的作用,还可以保证人们出行安全。
同时在行道树树木间距设计上,一定要保证株距合理,并选择规格较大的苗木,更要联系树木生长速度确定间距,如大叶紫薇的生长速度属于中慢型,所以间距最好控制在5m 左右,而大叶榕树的生长速度较快,因此,在间距的设计上应控制在6m 以上,以便保证设计合理。
此外,行道绿化带设计要符合行人与非机动车特点,并做好地面绿地覆盖,在设计过程中,应适当应用一些矮小灌木,以便做好搭配,强化层次感的体现。将小灌木等应用到实际设计中,做成绿篱等,不仅不会影响人们的视线,还具有隔离空间,既增强了安全感,又减少互相干扰。
交通岛的主要作用是为行车指引方向,保证车速合理且装饰道路、提升道路景观,所以,在交通岛设计中就要满足这些要求:设计中植物配置应保证不妨碍驾驶员视线,边缘区域可以选择低矮灌木或草本植物花坛式种植;交通岛中间则可以选择景观效果较好乔木孤植或群植,尽量不选择过于密集的大灌木植物搭配。
在交叉口设计中一定要注意行车安全,尤其是特殊地段,一定要保证交叉口有足够的安全视距,让驾驶员可以看清周边的行车环境,确保交叉口没有任何阻碍行车视线的物体。所以,在交叉口处的绿地设计中应选择较为矮小的灌木或用草坪处理,灌木高度不宜超过0.7m。
商I街也是城市重要组成部分,为城市道路绿化工作,就要提升绿化效果,但要确保商铺可以正常运营。在对商业街进行绿化设计的过程中,不宜使用枝叶茂密的大乔木,避免树冠等挡住商铺名称。在对商业街设计的过程中,尽可能选择装饰性强的植物,特别是选择一些矮小开花的灌木,经过这样的设计也可以提升城市的整体品味。
随着时代经济的飞速发展,城市化道路绿化景观设计逐渐成为城市建设核心部分,而城市道路绿化建设发展的过程中不仅仅要增强景观的视觉效果,同时也要对城市道路生态条件进行改善,借助于道路绿化生态功能进而对生态环境的良好循环加以保证,在实际的设计过程中,更要始终坚持现代化城市和谐发展的基本主题,进而实现现代化城市建设的全面发展,在提高城市景观可观赏性的同时,也要将城市景观的品位着重提高。
近些年,全国各城市都加大了园林绿化力度,园林部门把争创“部级园林城市”作为重要任务,道路绿化作为城市的“形象工程”则为重中之重。因此,新道路的绿化建设,老旧道路的绿化改造,成为大多数城市每年的主要任务之一。而如何规划设计城市道路绿化景观,使其既符合城市景观规划的要求,又能为城市景观增光添彩则成为我们园林景观设计人员责无旁贷的任务。
道路绿地景观的质量直接影响到城市的环境质量和城市景观面貌现代交通工具的发展对城市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道路不仅是人们乘车时从环境的一处到另一处的通道,更是与建筑物、风景融为一体的城市公共环境,对于城市中的人们来说,一个城市的总体印象主要来自于其在道路上的感受,这种感受不只是混凝土或沥青的外表,也包括了道路铺面旁边的乔木和灌木,成行的行道树,因此,道路绿化景观的质量将直接影响到城市的环境质量和城市景观面貌。
在做道路绿化设计时,应该初步了解城市(道路)规划和道路两侧用地情况,再根据用地的地形、地貌和土质情况、道路的设计车速情况,确定出道路的绿化形式。因此城市规划从某种角度上影响着道路绿化的形式风格与特色。
鉴于对城市规划与城市道路绿化景观的关系分析,笔者初步总结了基于城市规划视角下的城市道路绿化景观设计的方法。
2.1.1 充分研究所设计道路在城市规划中的定位与纵断面形式,为设计提供第一手依据。
2.1.2 充分了解城市的历史文化与建设条件。从地形地貌、气候、植被与土壤等方面了解建设条件;从风土人情、历史人文及城市特色等方面了解历史文化, 确保道路景观设计反映城市特色,体现城市形象。
2.1.3 研究道路两侧城市规划的用地性质,所设计的绿化景观要以此为依据,符合用地性质的特点。
2.1.4 了解市政管线在道路绿地内的走向及埋深, 为下一步设计提供依据。
2.2.1 生态性原则。要求植物的多层次配置,乔灌花、乔灌草的结合,分隔竖向的空间,创造植物群落的整体美。即贯彻以乔木为主体,乔木、灌木和地被植物相结合,营造多层次的植物群落。保护生物多样性,在有限的绿地空间内,最大限度塑造优美的道路景观。
2.2.2 安全、可识别性原则。中央分车带的绿化应采用注重景观与视线引导及指示兼顾的合理化设计,同时考虑防眩设计,在道路交叉口处,鉴于驾驶员安全视距的要求,合理栽植H
2.2.3 文脉延续性原则。植物景观是保持和塑造城市风情、文脉和特色的重要方面。植物景观设计首先要理清历史文脉的主流,重视景观资源的继承、保护和利用,以自然生态条件和地带性植被为基础,将民俗风情、传统文化、宗教、历史文物等融合在植物景观中,使植物景观具有明显的地域性和文化性特征,产生可识别性和特色性。如我们杭州白堤的“一株桃花,一株柳”、荷兰的郁金香文化、日本的樱花文化,这样的植物景观已成为一种符号和标志,其功能如同城市中显著的建筑物或雕塑,可以记载一个地区的历史,传播一个城市的文化。而近年来我国的城市绿化出现“千城一面”的局面,城市的地域特征在绿色景观中荡然无存,人们也因体验不到城市应有的独特风貌和魅力而兴味索然。
2.2.4 协调性原则。协调道路绿化与交通组织,即道路绿地设计要符合行车视线要求。在道路交叉口视距三角形范围内和弯道转弯处的树木不能影响驾驶员视线通透,在弯道外侧的树木应沿边缘整齐连续栽植,预告道路线形变化,引导行车视线。同时要利用道路绿地的隔离、屏挡、通透、范围等交通组织功能设计绿地。
2.2.5 服务性原则。城市道路的服务对象主要为城市居民,应体现以人为本、服务于人的设计原则,使道路绿化体系更好地服务于城市社会、文化、经济的发展。即道路的景观设计应充分考虑到人的行为规律和需求,同时植物群落块面的大小根据车速有机合理地布置,以满足功能和景观上的要求。
2.3.1 空间尺度比例与空间序列的考虑。道路是城市的空间,它不会存在于什么都没有的地方,即不可能同周围环境分开。换句话说,道路必定伴随着那里的建筑而存在。当道路的宽度与两侧建筑的高度比值D/H=1,高与宽之间存在着某种匀称感,这样的空间具有相互包容的均称性;当D/H1 时,随着比值的增大,两侧的建筑呈游离状,进一步增大,道路就有种空旷、萧条感;而D/H=1.5-2 时,是比较合理的比例关系,空间尺度比较亲切,人漫步其中会产生愉悦感。
完整的道路是协调的空间,无论是从城市规划的道路纵断面形式来看,还是从现代道路的实际情况来看,道路绿化都是道路空间的组成部分之一。如:在某道路绿化景观的设计中,由于中间的机动车道宽37.5m,道路为典型的三板四带式结构,因此我们在做设计时考虑采用两侧绿带内种植高大的乔木来分隔空间, 待到乔木成熟后,使整个机动车道路空间尺度更加舒适,不至于过于离散。道路的主要功能是供车辆和行人通行,在视觉效应上应该是一条动态序列的景观廊道。此廊道具有长度长、视点又以一定速度运动为特点,因此在道路绿化设计中,不仅要满通功能,而且还应该赋予人们优美、宜人的景观视觉。一方面要强调道路沿线绿化风格的协调统一;另一方面也要强调根据车辆行驶的动态特点,实时调整景观表现形式,既满足静态视觉要求,又满足车辆行驶中人的动态视觉的要求。所以在道路设计时,我们要考虑动态景观的变化。既满足植物与环境在视觉上的协调统一,又通过艺术的构图原理体现植物个体及群体的形式美,在配置上考虑了道路绿化模式段的长度,并以不同的区块重复,以一种复现的节奏感来形成一种韵律,达到心境的平和。
2.3.2 绿化形式的确定。绿化形式是整个道路绿化设计的关键。如何来确定绿化形式,根据笔者的经验,主要从以下几方面来综合考虑:一是两侧用地的性质;二是建筑特色与风格;三是绿带内管线的位置与埋深;四是要设计绿地的宽度。综合考虑了以上四点后,在设计时要注意加强高低层次分析与季相色彩分析的步骤,设计方案基本成型。又如某道路绿化的设计,根据分区规划道路两侧大部分为商业用地、中间分车带宽12m,因此设计确定了韵律感强的高大乔木组群与低矮的剪型植物间断出现的形式,满足两侧商业建筑展露的要求;而市政管线多集中在绿地的两侧,因此本方案考虑在绿地的中心种植高大乔木、两侧种植浅根的低矮的篱或者灌木的形式。形式确定后我们来分析层次和季相,根据城市气候等特点,我们考虑植物的层次变化及季相色彩变化来丰富冬季景观,因此选择了乔木组群的树种为樟子松与暴马丁香交替出现的形式,两侧采用低矮的冬季红干的偃伏莱木形成层次和色彩的变化。
2.3.3 节点及端头的处理。道路绿化要注重道路交叉口节点及分车带端头的特殊处理,设计时应考虑节点与整个道路景观的连续性和衔接性,并保证行车的安全性和视线诱导的功能。如:在端头处种植低矮的彩叶花卉与图案式剪型篱, 既可保证行车的安全性,提示人们注意,起到诱导的功能;又可使道路绿化景观丰富多彩。此外,行车道外两侧绿化带遇到公交港湾位置和人行过街通道的两侧,应考虑视线遮挡的问题,不宜建设高大的或者过密的灌木遮挡视线,要设计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的绿化形式。
2.3.4 绿化植物的选择。要合理选用基调树种及其他绿化植物。在做道路绿化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其地方植物特色,合理选用基调树种。此外,由于建设过程的影响,城市道路绿地的土质都比较差,人为损害比较严重。因此在保证改良土壤、实施客土栽植的前提下,应遵循适地适树的原则,选择耐瘠薄、生长健壮、抗病虫害、管理粗放的乡土树种和抗污染的树种,如:杨、柳、榆、糖槭、丁香、玫瑰、锦带、连翘、云杉等,才能较好地发挥植物的生态功能。要充分发挥地被植物的作用, 地被在植物群落中具有多种功能,既能减少扬尘和降温,又能提高绿地率,有着无法取代的景观效果。落叶乔灌木和常绿地被配合使用,可以形成特有的冬季景观,枝干扶疏而不萧条。开花地被,如二月蓝、白三叶等,可以在道路边形成大片花境,十分壮观。
要合理搭配植物的色彩和层次,城市道路是司乘人员重要的活动空间,植物配置在以阔叶植物为主调的基础土,应考虑观叶、观花植物的点缀来活跃气氛,丰富色彩,力求避免沉闷单一。可采用一些低矮、观色植物如金叶榆(黄色)、云杉(绿色)、彩叶草(红叶)等构置成不同图案的模纹图案,以增加叶色的变化。其次可通过采用观花植物如春季的榆叶梅、丁香,夏季的黄刺玫、玫瑰、佛头花,观果植物秋季的山丁子、金银忍冬、接骨木、李子,冬季的白桦、京桃、山桃稠李、偃伏莱木等观干皮植物季相变化来达到动态的色彩变化之目的。
优美的城市环境与宜人的道路绿化是人们对一个地区、一个城市第一印象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城市规划视角下对城市道路绿化进行设计是自然景观的提炼和再现, 是人工艺术环境和自然生态环境相结合的再创造,它所体现的姿态美、意境美,蕴含着城市文化与绿化景观的融合与升华。在形成生态的廊道同时营造文化的空间,这势必将增加城市的可识别性和可记忆性。
[1]刘滨谊著.城市道路景观规划设计[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2.3
[2]王浩等著.城市道路绿地景观规划.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5.5